孟璐、田菲宇、侯瀚如 《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——世界剧场》/ 英文版

2020-09-12 09:42 0

2D05F809@D926E56F.4E41215F.jpg


展览画册: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——世界剧场 / 英文版

作者:孟璐、田菲宇、侯瀚如

出版:美国所罗门.古根汉姆基金会出版2017


展讯: 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——世界剧场简介

       纽约。今年10月,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(Solomon R. Guggenheim Museum)由弗兰克·劳埃德·赖特(Frank Lloyd Wright)设计的圆形大厅以及两个塔楼展厅将被“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:世界剧场”整个占据,来自75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共计150件作品借展自共71家全球各地的私人及公共收藏。

       以时间和主题划分,展览将在螺旋状6个部分展示多种不同媒介的作品,除绘画、雕塑、摄影、装置及录像外,也包括水墨、大地艺术、电影、行为艺术及社会介入艺术和行动主义艺术。展览所考察的时间段从1989年到2008年,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从冷战的终结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代表的中国全面崛起。整个展览穿插了丰富的档案材料,呈现了这段备受争议的艺术史中的一些重要时刻,将作品还原至当时历史的发生情境。

      作为有史以来在美国境内美术馆展出的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览,“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:世界剧场”自2014年开始规划,由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(Alexandra Monroe)策划,并与客座策展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(Philip Tinari)以及策展顾问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国立博物馆(MAXXI)艺术总监侯瀚如协同工作。展览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完展后,将会巡回至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(Guggenheim Museum Bilbao)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(SFMOMA)展出。

      展览标题“世界剧场”来自艺术家黄永砅创作于1993年的一件装置作品:在一个类似笼子的巨大八边形结构中,汇集了数以千计的活蝎子、甲虫及各种其他昆虫,在整个展览期间它们将互相吞噬。这一如此真实的场面让观众直面弱肉强食的暴力,但又是无可避免的现实中。这件作品将出现于古根海姆美术馆展览的引子部分,位于美术馆的高厅(High Gallery)中。

      “世界剧场”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关于中国实验艺术的展览,并且也将是近20年来在美国举办的首次相关主题的展览。

       ——孟璐

       延续古根海姆美术馆一贯关注的“全球艺术”传统,此次古根海姆展览的目标是“全力专注于呈现中国的概念性艺术实践,及其背后代表的两代中国艺术家”。孟璐认为:“中国当代艺术史是一段很具参考价值,也相当具有表现力的历史,它值得中国以外的世界去了解。”


3001F70C@17B6F323.BD45215F.jpg

90页,8 Xiao Lu Dialogue, 1989 

2E0BFE0C@F64A0A36.0746215F.jpg

91页

2B04FF0C@B647EB19.D145215F.jpg

93页,Xiao Lu, Dialogue,19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