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四”34周年感想
“六四”过去34年了!看Facebook、Instagram和微信,能记得这一天在朋友圈发点什么,我认识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少了!在悉尼,只看到郭健在Facebook和Instagram发了几张当年“六四”的照片,去年我们还在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门口相遇一起抗议。我们交往不多,但与他的几次交谈,深感他对悉尼艺术和政治生态的失望与无奈。我们这批在海外能留下来的中国人,多多少少都因为“六四”。应该说是“六四”的鲜血,换来89年之后四万多中国人在澳洲的居留权。可是去年和今年,我两次参加悉尼的“六四”集会,总能见到几个认识的香港人,却很少看到熟悉的中国人。我的惭愧;就如同2019年6月4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的心情。发生在中国北京的“六四”惨案,却是无数的香港人,举着蜡烛在默默的纪念。无法忘记的2019年,当我站在维多利亚公园,当香港人问我从哪里来的?当我说是从北京来的,那种内心的惭愧;就如同今天在悉尼总是见到熟知的香港人。
昨天下午在中国城遇到一位香港人跟我说,一位大陆过来的人问他,“参加这样的游行是不是谁给钱了?” 2019年我三次赴香港,也有大陆人问我同样的问题。1989年天安门的坦克和枪声,碾压了那一代人对自由的梦想,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,金钱至上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。而香港人却没有忘记“六四”。昨天晚上,在中国驻悉尼领事馆遇到一位曾经在香港认识的老朋友,她对我说,”在香港,每年'六四'都会去维园,点上一支蜡烛,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。所以在悉尼,我也会到这里来,点上一支蜡烛。” 2019年我亲身参与“返送中”游行的行列,并于2019年9月12日,在中环10号赞善里画廊做行为《倾斜》支持香港。那一年的经历;使我对香港这座城市,有了从未有过的亲近与感动。
看到马建在伦敦中国大使馆前“六四”抗议集会上的演讲,他那么瘦弱的身躯,声音却是那么决绝的清醒。在这个最黑暗的时候,去现场参与抗议并在网络上转发“六四”真相的信息,是我必须做的。眼下生活在悉尼,可以公开纪念“六四”并表达抗议,这是自由民主制度所赋予的权力。昨天在微信上看到一首摇滚乐歌曲《如果我不能看到那一天》,记得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;“如果我不能改变这世界,也不要被这世界去改变……”。希望我不被这个世界改变,并能看到中国民主自由的那一天。
想到生活在大陆那些无法公开发声,但坚持地下软抵抗的朋友们。想起昨天在Town Hall集会上,一个香港人撑着一把黄雨伞,静默无声地站在那里近二个小时。所有这些;给我强大的精神力量,并激励我坚定地与他们站在一起。
2023年6月5日于悉尼
马建在伦敦中国大使馆前64抗议集会上的演讲: